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数据研究

数据研究

中国启动“绿色金融”应对环境危机

时间: 2016-03-01    来源:马克•史华兹    作者:FT中文网
  上世纪90年代,贸易是美中经济关系中的决定性议题。如今,跟其他议题一样,环境使这两个全球经济大国联合起来。
  最近,国际金融界领袖齐聚上海,为9月将在杭州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举行筹备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包括绿色金融——公共和私人部门投资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减缓。美中经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点。此前30年,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得益于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制成品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美国市场)。如今,中国领导层正在推动一场由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的艰难转型。在人口达14亿、经济规模达10万亿美元的中国,这一转型是一个重大挑战。
  绿色金融为中国提供了展示自身承诺、同时为国内民众带来积极成果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的环境挑战是严峻的。快速城市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三分之二的地下水变得不适合人类使用,五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污染。
  去年12月,北京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当月晚些时候,北京再次发布红色警报。此外,环境挑战再也无法局限在任何单一国家或大洲了。正如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中国的碳排放或环境恶化对世界的共享环境构成威胁。
中国领导层认识到了这一挑战的严重性,并启动了一系列绿色金融项目作为应对。去年11月,绿色金融被写入了中共的最新五年计划,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
  去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简称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也公布了建设现代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建议包括创建绿色股票指数、绿色评级体系、公私合营绿色基金,以及全国性的碳排放和污染配额交易市场。
  去年12月,中国央行(PBoC)建立了一个绿色债券市场,对银行绿色贷款进行补充。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全国性绿色债券发行指导意见的国家。
  中国的绿色金融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巨大机遇。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估计,未来5年里,中国每年需要对绿色行业投入至少3200亿美元。不过,当前的财政资源仅够覆盖所需资金总量的15%。
  中国绿色市场的开放,可能会引来大量的私人投资,弥补资金缺口。投资者对此是感兴趣的:高盛(Goldman Sachs)估计,未来5年期间,“绿色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清洁能源是另一个重大的市场机遇。利用市场原则以及证券化和收益工具等创新金融结构,有望形成深度大、流动性好的公开资本市场,造福于各方。
  绿色金融还带来了在美中关系整体框架内进一步嵌入投资的契机。环境一直是美中合作的一根重要支柱。2014年,美国和中国签订了一份双边碳减排协议。
我们两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在去年11月巴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1届会议(COP21)谈判中,成功地达成了一项全球气候协议。我个人乐观地认为,正在推进的美中双边投资条约谈判,有望带来很多领域(包括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市场开放。
  中国也把绿色金融作为担任今年G20轮值主席国的一个重点关注领域。在这方面,中国央行和英国央行(BoE)共同主持一个绿色金融研究小组,集思广益,为动员全球绿色投资出谋划策。
  当然,中国仍需采取重大措施,使本国的绿色金融项目符合全球标准。中国当前的指导意见支持一些有关绿色债券可以用到哪些地方的宽泛定义,同时仍存在国际协调空间。绿色金融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必须跟上。
  然而,绿色金融的推进,可能会促进国际社会重新相信,中国正致力于打造平衡的、可持续的未来。中国民众和全世界投资者都将欢迎这一结果。
  (本文作者是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常驻北京的高盛亚太区董事长)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