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数据研究 > 评论

评论

陈雨露: 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

时间: 2017-04-1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徐蔚冰
  2017年4月15日,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京召开。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陈雨露在会上表示,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仍有大量工作要做。接下来,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找准突破口,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吸引力,并要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
 
  陈雨露表示,2016年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在五大方面成绩突出:一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更加完善;二是绿色金融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三是碳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四是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亮点纷呈。
 
  “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任重道远。”陈雨露坦言,当前,中国绿色金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构建完善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吸引力还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满足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需求的工具还比较缺乏,投资者和资金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许多企业没有充分地披露环境信息,许多资产或没有绿色标识,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小金融机构面临能力不足,缺乏人才、方法和工具等问题。
 
  对此,陈雨露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找准突破口,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绿色金融发展的市场吸引力。
 
  首先,要进一步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发挥好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财政贴息等各方面的作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提升绿色效应商业可持续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工作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手段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
 
  其次,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有效防范市场的前提下,推动绿色债券、绿色ABS、绿色资产担保债券、绿色收益支持证券、绿色指数产品和“绿色保险”等规范发展。为绿色项目以及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的绿色金融产品。提升融资便利性,配合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发展碳金融和相关衍生产品。
 
  第三,持续提升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通过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建立环境压力测试体系等手段,来打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制约污染性投资防范“洗绿”风险。
 
  第四,积极推动绿色金融领域能力建设,通过改进技术手段业务途径,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环境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更多绿色金融领域专业人才;同时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五,继续深化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继续支持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的工作,积极推广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强化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共识,积极参与各类双边的绿色金融合作。
 
  陈雨露说,推动“一带一路”投资的绿色化,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的绿色水平,欢迎国际投资者通过多种渠道投资中国绿色项目,分享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果。
 
  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承办。年会上公布了绿金委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度工作计划,并发布了《2016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等10项成果。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