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数据研究 > 研究

研究

一行三会齐发声 勾勒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大框架

时间: 2017-05-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陈婷婷

  日前,一行三会相关负责人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上就“一带一路”建设发表署名文章。从他们的文章中,可以勾勒出金融领域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大框架。

  撰文人士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

  周小川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层面,其中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他特别提到,“一带一路”投融资应以市场化为主,坚持可持续和互利共赢原则。需要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沿线国家以及国际资本等各方资源,通过用好开发性金融、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更多地使用本币等多种方式,确保投融资的可持续性,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落到实处。

  潘功胜表示,外汇管理继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市场运作,“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二是坚持开放合作,进一步开放和便利境内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三是坚持平衡稳健,发挥好“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双线力量;四是坚持互利共赢,继续优化外汇储备资金运用;五是坚持政策互通,加强协调配合。

  王兆星则从银行服务的角度指出,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一是引导中资银行做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统筹规划,促进中资银行开展分工协作;二是推动中资银行提升“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水平,探索专业化经营模式,加大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融资支持力度;三是协助中资银行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业务创新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引导中资银行做好“一带一路”服务中的风险防范和应对;五是要积极拓展和深化监管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监管合作;六是不断完善多渠道沟通机制。

  方星海指出,资本市场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其二,积极参与沿线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其三,提高证券服务机构国际竞争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四,建设大宗商品区域定价中心,提高企业管理风险能力;其五,加强“一带一路”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陈文辉表示,从保险业的历史和属性看,保险业与建设“一带一路”是天然契合的。保险业将充分发挥资金支持、风险管理、信用管理和监管制度等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

  具体来看,一是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如通过债权、股权和私募基金等方式,以及通过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投资“一带一路”重大投资项目,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二是发挥全面风险管理优势,为不断增长的海外权益和人员安全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如积极发展各类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服务。三是发挥信用和海上风险管理优势,创新开发综合保险、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信用证保险等保险产品,支持优势产业产能输出,推动高铁、核电等高端行业向外发展。四是发挥监管制度优势,降低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制度成本。

  值得指出的是,王兆星和陈文辉分别提示,银行和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风险管理。

  王兆星指出,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当前全球政治及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少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对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提出了较高要求。陈文辉表示,由于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热点地区,不稳定因素较多,保险业面临着大量非常规风险,对现有的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做好风险管理服务的同时,保险业要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严格把好风险控制关,确保相关业务风险总体可控。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