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数据研究 > 研究

研究

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绿色股权投资创新

时间: 2018-04-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21日在“2018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意,要发挥股权投资和绿色债券作用,应探索建立一套量化机制综合评价绿色项目社会效益。

加强绿色股权投资创新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比较脆弱,“一带一路”沿线上大多是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特点,对环境有较大影响。

殷红认为,由于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较多网点,通过发挥团队作用,可帮助企业和项目防范风险。金融机构可通过设立相应标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发展,比如将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项目,限制资金投向非绿色项目。

各方机构应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中实现优势互补。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总监助理杨捷汉认为,开发机构在项目开发及与当地政府沟通方面有一定特长;商业机构可在研发和推广方面发挥作用。

杨捷汉表示,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中要发挥股权投资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融资主要依靠贷款,很多贷款需政府提供担保,从而进一步增加贷款能力受限制。股权投资不会增加债务国债务负担,可有效撬动债券类资金投入,从而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有关机构能共同推进有利于加强绿色股权投资的创新。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世伟着重强调绿色债券公开透明优势。“债券是公开市场投资工具,有大量、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可有效约束发行人,投资人也可确保资金用在绿色项目上。”

量化评估绿色项目效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中,应探索建立一套量化机制综合评价绿色项目社会效益。

杨捷汉说,建设绿色的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意,绿色项目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但要综合评价绿色项目,目前如何量化评估绿色项目的社会效益仍是一大挑战。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和气候变化顾问莫凌水表示,绿色投资需绿色成本。据测算,2016年-2030年间若要满足亚洲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每年需约1.7万亿美元,如果不是低碳则约为每年1.5万亿美元,也就是说额外的绿色成本约为每年2000亿美元。

莫凌水介绍,当前对绿色成本最普遍解决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绿色投资,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但从长久看这是不可持续的,也会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应发挥市场主动性,建立市场机制主导绿色投资,把上游和下游产业看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绿色成本和绿色收益分享。

莫凌水认为,需对绿色成本以量化方式进行核算,衡量是否为绿色,能否为当地带来绿色效应;应建立公开透明第三方认证机制,让投资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都了解项目是否为绿色、真实收益有多少。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