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风向标:招标投标的电子化之路

时间: 2017-04-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唐斓

  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唐斓)第11届全国招投标领域年度聚焦创新论坛25日在北京举行,国资委PPP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汉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高志刚,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董事、总工程师李小林等业内专家参加会议并做主题演讲。

  PPP:政府采购的“潜力股”

  在我国,政府是国内市场中最大的消费者。自1996年我国实施政府采购试点工作以来,我国政府采购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规模效益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21070.5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765.2亿元,增长21.8%,占全国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别达12%和3.1%。

  吕汉阳指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长速度趋缓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其中,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成为新的增长点,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巨大。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自2013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颁布政策,推广PPP模式。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大批PPP项目。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显示,PPP项目的落地率已从2016年1月份的19.6%,上升至2016年12月份的31.6%,落地项目数量也从1月份的293个上升至年底的1351个。此外,截至2017年4月15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收录全国入库项目11784个,覆盖众多经济社会领域,总投资额达13.9万亿元。

  招投标:PPP的重中之重

  然而,随着PPP大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和项目落地速度的不断加快,天价采购、权力寻租、虚假招标等案件屡见不鲜,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也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作为PPP项目中的首要环节,招投标的规范化成为解决行业长足发展的关键之举。

  “实践证明,条块分割的行政监管体制和定向封闭的纸质信息传播体系是建立招投标市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秩序的两大关键性制约因素。”李小林在论坛中指出。

  招标投标市场中,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多种身份混合过度行政,干扰市场一体开放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削弱了市场主体应有的自主权利、竞争能力和诚信自律。

  此外,招投标市场信息依赖碎片静态、定向封闭的纸质传播方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无法建立一体开放、动态聚合、对称共享的市场信息体系。招投标各方主体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识别、客观评价和动态监督在跨行业和跨区域中各方的真实身份、信用等级及行为规范。

  互联网+:招投标的前进方向

  共享经济已经爬上了新的风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深化,资源共享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因此,运用“互联网+”,建设信息一体共享体系,实现全国开放交互、动态聚合、一体公开共享的招投标市场将有效解决招投标领域的难题,亦将成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监管方面,社会公众的监督是每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互联网+采购招标’可以有效打破市场条块分割封闭,并遏制行政违法干预市场交易。同时,可以有效跟踪和约束市场主体诚信守法自律,规范交易行为。最终实现招投标市场的一体开放、公平竞争、依法交易和优胜略汰。”李小林如是说。

  在信用建设方面,利用“互联网+”,市场主体资格和业绩信用信息可以实现全国统一注册账户关联共享。这不仅可以避免市场主体在各地区和交易平台反复注册验证,还可以实现市场主体资格业绩信用信息全国公开共享,接受多方验证监督,有效消除弄虚作假、伪造资格业绩等现象。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