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绿色建筑误区

时间: 2015-12-31    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    作者:admin


 
 
  绿化成本高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有些地方推行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房地产市场。

  “中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中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供热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节能看政府

  每台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亮度;选用电子镇流器,较传统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仇保兴表示,最新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低碳建筑需要因地制宜

  应当把握因地制宜的灵魂,走适合国情的低碳之路,离开这一点,其他都免谈。穷人和富人有各自的幸福,但是穷人不能拿富人的办法来打造自己的幸福。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围护结构,把墙和保温层加厚,让外面的冷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热量出不去,这样就能减少室内能耗。其中,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很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做多层多空腔窗,外层还可以涂低辐射膜,将太阳辐射热量反射出去。

  中国低碳模式应当如何发展?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栗德祥: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你用什么我也用什么。技术是没有高低的,只要适合当地,就是实用技术,就会有地方特征,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另外要解决室内环境控制问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在建筑物剖面设计上有所考虑,做到有利于采光、通风。建筑师要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有些建筑师认为,绿色建筑应该由负责暖通的人员去设计,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被动技术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我们只有和暖通人员配合,要求他们提高空调设备的利用率,才能形成一个比较高效的结果。

  绿色建筑的尺度体现在哪里?

  一个城市要有活力、魅力,那么绿色建筑最好的形象是和乡土建筑结合。活力通常表现在消费上,商业要发达,文化休闲要充分。城市的魅力取决于城市的轮廓线有没有秩序,以及尺度是不是宜人、亲切。人所关注的大多集中于建筑的地面两层,如果一定要建造高层,应该用行道树遮挡一下,这样城市才有魅力。当然,城市魅力要看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否丰厚,以及自然景观是否优美。有了活力和魅力,人才会聚集,否则城市就是空城、死城,使用效率低,变成高碳城市。所以说高效也是低碳。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