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供应链金融理论

时间: 2016-01-1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义
  1.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此同时,由于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后续环节的停滞,甚至出现"断链"。维护所在供应链的生存,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系列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2011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可以发放的贷款额度十分有限,但是通过承兑、票据、信用证等延期支付工具,既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互相信任,也稳定了一批客户,银行界空前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已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作为转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之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几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在于:首先,供应链金融实现银企互利共赢,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来提供授信。其次,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规定,贸易融资项下风险权重仅为一般信贷业务的20%。供应链金融涵盖传统授信业务、贸易融资、电子化金融工具等,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1. 供应链融资的市场需求
        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金融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日益受到重视,买家(通常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手段获得许多益处。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是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的主要支撑。
        一直以来核心企业在改善自身财务状况方面经常采用“延长支付账期”、“增加使用赊销结算”和“对供应商提前支付的折扣”等方式。但是,鉴于这些方式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佳战略安排相冲突,因此,它们开始转向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大多数正在积极寻求供应链融资可行方案的买家认为,未来最好的融资方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VIMI)’给予融资”;而大部分供应商则认为,未来最好的新融资方式是“保理”、“应收账款贴现”和“存货融资”。

  1. 边缘化中的银行及其挑战的应对
        从全球化的趋势上看,赊销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信用证,跟单托收等供应商过去常用结算手段的方式。这种结算方式的大行其道使得银行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快速地失去市场。在传统的赊销情境下,卖方装船后将发票寄给买方,买方收到后就会用支票或电汇方式付款。与信用证和托收方式不同,银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帮着处理支票或汇款之外,只有袖手旁观的份,因此对客户的供应链运行毫无参与的机会。银行对客户贸易活动的参与日益边缘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从地区性采购走向全球采购,对于企业的流动资金和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挑战。因此,企业纷纷向自己的银行寻求财务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这一趋势为银行提供了这样一个业务转型的机会:原先只是满足客户贸易中个别环节的融资需求,现在要作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对其整条供应链提供服务方案,并了解银行能够为客户的供应链提供的价值,将自己的服务嵌入供应链的特定环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关键要素包括订单、发票的数据管理、银行保障的赊销、赊销结算、卖方融资和买方融资。

  1. 在供应链的下游——渠道融资
        全球化的竞争态势迫使大企业日益追求季度销售指标的实现,这使得分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证明,分销商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信用进行高成本、低效率的融资,最终成为大企业完成全球销售目标的瓶颈。
        而面对这一困境,保理和应收账款保险的解决方案已经不足以解决。这种情况促使银行、卖方和分销商合作研究增强分销商流动性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渠道融资方案,即作为核心企业的卖方和银行共同安排每个分销商的授信额度。
2.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构成
        对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它们分别来自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视角以及银行的视角。

  1.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
        根据Michael Lamoureux(2008)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生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
  1. 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的视角
        根据Aberdeen(2007)的解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而供应链融资的解决方案,就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技术平台的作用是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中能够触发融资的信息按钮,比如订单的签发、按进度的阶段性付款、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入库、存货变动、指定货代收据(FCR)的传递、买方确认发票项下的付款责任等。
  1. 银行的视角
        从银行角度论述供应链金融的说法很多。如:从银行业务拓展方式的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从供应链融资的功能角度,认为供应链金融就是要将资金流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来,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为供应链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作,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等等。
        综合上述说法,深圳发展银行从其业务实践出发,提供了自已对供应链金融的理解。现任该行副行长胡跃飞(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需要说明的足,这里的“供应链”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企业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网络和链条,即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也包括下游的分销商、代理商,即渠道链。
3、供应链金融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分为三种类型:存货类产品、预付款类产品、应收账款融资。

  1. 存货类产品
存货类产品又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静态抵质押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标准仓单质押授信、普通仓单质押授信。
静态抵质押授信是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业务最基础的产品,它是指客户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对抵质押的授信业务,又称为“特定化库存模式”。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的商品进行实时监管,抵质押物以货易货,客户必须打款赎货。这种方式适用于除了存货没有其他合适的抵质押物的客户,并且客户的购销模式为批量进货、分次销售。

图1 静态抵押授信业务模式
        动态抵质押授信是静态抵质押授信的延伸品,它是指客户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动产为抵质押的授信业务,又称为“核定库存模式”。银行对于客户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允许在限额以上的商品出库,客户可以以货易货。适用于库存稳定、货物品类较为一致,抵押物较容易核定的客户。

图2 动态抵质押授信业务模式
        标准仓单质押授信是指客户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标准仓单为质押的授信业务。标准仓单是指符合交易所统一要求的、由制定交割仓库在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用于提取商品的、并经交易所注册生效的标准化提货凭证。适用于通过期货交易市场进行采购或销售的客户,以及通过期货交易市场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的客户。

图3 标准仓单质押授信业务流程
        普通仓单质押授信是指客户提供由仓库或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非期货交割用仓单作为质押物,并对仓单做出质背书,银行提供融资的一种银行产品。

图4 普通仓单质押授信业务流程

  1. 预付款类产品
        预付款类产品有先票/款后货授信、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国内信用证。
        先票/款后货授信是存货融资的进一步发展,是指客户(买方)从银行取得授信,在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的前提下,向卖方支付全额货款;卖方按照购销合同以及合作协议书的约定发运货物,货物到达后设定抵质押,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

图5 先票/款后货授信业务流程
        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是指在客户交纳一定保证金的前提下,银行贷出全额货款供客户向核心企业(卖方)采购,卖方出具全额提单作为授信的抵质押物。随后,客户分次向银行提交提货保证金,银行再分次通知卖方向客户发货。卖方就发货不足部分的价值承担向银行的退货责任。该产品又被称为“卖方担保买方信贷模式”。

图6 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业务流程
        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是指银行根据进口商(客户)的申请,在进口商根据授信审批规定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后,为进口商开出信用证,并通过控制信用证项下单据所代表的货权来控制还款来源的一种授信方式。货物到港后客户转换为存货质押授信。

图7 进口信用证授信业务流程
        国内信用证是指在国内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中,银行依照买方(客户)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货款的付款承诺。

图8 国内信用证业务流程

  1.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分为六类:国内明保理、国内暗保理、国内保理池融资、票据池融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
        国内明保理是指银行受让国内卖方(客户)因向另一同在国内的买方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此基础上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若应收账款转让行为通知买方并由买方确认则为明保理。
 

图9 国内明保理业务流程
        国内暗保理是在应收账款的转让过程中,银行受让卖方应收账款的行为不通知买方的业务。
        国内保理池融资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国内的不同买方、不同期限和金额的应收账款全部一次性转让给银行,银行根据累积的应收账款余额给予融资。适用于交易记录良好且应收账款余额相对稳定的中小企业。
        票据池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票据托管、委托收款、票据池授信等一揽子结算、融资业务。票据池授信是指客户将收到的所有或部分票据做成质押或转让背书,纳入银行授信的资产支持池,银行以票据池余额为限向客户授信。票据池授信包括票据池授信和票据买断池授信。
        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是指银行受让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向国外进口商销售商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并且在所受让的应收账款能够保持稳定余额的情况下,结合出口商主体资质、经营情况、抗风险能力和应收账款质量等因素,以应收账款的回款为风险保障措施,向出口商提供融资的短期出口融资业务。

图10 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流程
        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是指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客户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公司根据相关规定,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客户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

图11 出口信用险项下授信业务流程
4.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1. 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 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首先面临着信用风险,这是由供应链融资的客户群指向决定的。由于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解决供应链中中小成员的融资困境,因此中小企业所固有的高风险问题不仅无法回避,而且正是供应链融资这一新兴的风险管理技术所着力应对的。
  • 为了解决供应链中中小成员的融资瓶颈,供应链融资凭借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及面对授信自偿性的结构化操作模式设计,构筑了用于隔离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火墙”,并由此带来了大量的贷后操作环节。
  • 供应链融资广泛涉及支持和权利转让的授信技术,但国内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存在诸多冲突或者空白,由此带来了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
  1. 风险管理原则在实践中的贯彻工作
        一是银行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决定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本行业务中的地位,然后定制与之对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是风险管理的策略框架下,在详细评估供应链融资的权益/规模的风险投入弹性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投入预算,并以此为据制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具体政策,包括与之对接的审批大纲。
        三是建立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运作流程,包括授信决策程序、授信后流程和上下级风险管理部门的监控、督导、检查制度等。
        四是建立完整的风险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周期,报告的内容和报告的评估方式。

  1. 风险管理的流程
        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具体是指对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分析风险的性质并进行归类。
风险度量就是对风险进行度量分析和描述,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考量。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分析银行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判断是否要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就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友情链接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