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EPR的源起

时间: 2016-01-04        
EPR的源起
      EPR的核心思想是“生产者应当承担延伸责任”,这种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75年瑞典政府发布的关于“废物循环利用”的议案文件:“生产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该由生产者首先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加以关注。在产品生产前就应该考虑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处理、丢弃后如何维护的问题。”[1]这种思想与以往生产者只负责产品的制造、流通和消费阶段不同,强调了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责任,从此开创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新纪元[2]
      1988年,EPR的正式概念被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Thomas Lindhquist)在给瑞典环境署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正式提出[3]:“EPR是一项环境保护战略,旨在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使产品制造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循环再利用、处置来承担责任。”
      随后经合组织(OECD)在2001、2004和2005年分别出版了《EPR:政府工作指引》(《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a guidance manual for governments》)、《EPR 经济分析》《Economic aspects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以及《EPR 项目的成本收益评估分析框架》《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Costs and Benefits of EPR Programmes》,系统地对 EPR 产生的背景、实施模式、成本利益评估框架和实践意义等做了介绍,通过对各国 EPR 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了EPR 实施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启示,探讨了EPR 政策目标以及对其的制度决策。
 



[1]马娜.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环保和贸易的作用[J]. 上海标准化,2006,05:18-23.
[2]刘画洁. 生产者延伸责任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2007.
[3] Lindhqvist, T.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D], Swedish: Lunds universitet, 2000

友情链接
二维码